首页 / 新闻中心

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研讨会王蔚教授发言

来源: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时间:2018-08-08 点击数:0

城镇化与三农问题之解决

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蔚

(根据在2013928下午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研讨会”的发言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开场白)

在这个时间里(指下午比较靠后的发言)发言是比较尴尬的,很多人发言以后就走了,也有些人可能因为别的事也走了。可是会议已经安排了发言,不发言是不合适的。我能做的就是发言后不走,坚持到最后,因为我后面还有发言的。

首先,感谢会议的组织者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在这里发言,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其次,感谢还有听会的同志们,坚持到现在。听会是个很辛苦的活,我也经常听会,对此有很深的体会。

我发言的题目是《城镇化与三农问题之解决》。

(三农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个三农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一般人是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的,在农村里住着农民,农民从事着农业。后来随着理解的深化,大家又认为,农村里住着部分的农民,部分农民在从事着农业生产。再后来通过调查发现,农村里住着老弱病残,老弱病残从事着农业生产。这也就是说,

对于三农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由于时间比较短,我没办法讲三农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在我们的意识中,农村这个概念是和城市相对的,与先进的城市相比它是落后的。二元结构在中国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一提到农村就是脏、乱、差、落后,而一想到城市我们就是另一种感觉。在中国,农民这个词有很多含义,有政治含义、经济含义、文化含义。但一想到农民,一般人的感觉就是素质低。比如在城市里,很多人坐公共汽车,有的人就不愿意和农民坐在一起,嫌脏。农村人和城市人比起来素质低,这是许多城里人的感觉。至于农业,也是让人看不起。好像搞农业比别人低一头,矮一块。怎么搞农业呢?搞农业算什么?我原来在山东财经大学的国际经贸学院当副院长,那时我的女儿是很骄傲的,她跟别人介绍的时候就说:“俺爹在国际经贸学院。”后来,领导对我说:“你去组建农研中心吧。”我就到了山东财经大学的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我的女儿知道后就问我:“爸爸,你最近犯错误了吗?”我说:“没有啊”,“那你没犯错误怎么到农研中心了呢?那肯定是犯错误了。”我想,从孩子的观点,她也许没有错。她对农村、农民、农业就是这么一个感觉。再后来她再也不跟别人说她爸爸是山东财经大学的教授了,更不提是农研中心的教授。从那以后,我回家吃饭,发现孩子对我的尊敬程度比原来差了不少。孩子就是这么一个感觉,这是我深深的体会。

(国家对三农不公平)

其实不说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政府实际上对农村、农民、农业是不公平的。建国64年来,对农村公平吗?是不公平的。投资都投入了城市,好的东西也进了城市,好的学校也建在城市,好的医院也建在城市。我们沿海的城市与西方国家比起来,一点也不比西方的差,有的甚至比西方的还强。对农民公平吗?现在的农民还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中国在入世的时候承诺对外国公民实行国民待遇。对外国公民实行国民待遇的前提是对本国公民实行国民待遇,一个对本国农民还没有真正实行国民待遇的国家如何对外国公民实行国民待遇,我实在想不通。杜润生老早就讲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但我们发现,十几、二十几年下来了,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我们对农民是不公平的。我们对农业公平吗?对农业也是不公平的。我们对农业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粮食的价格太低,谷贱伤农。我昨天查了一些数据,2012年,山东省生产粮食是885亿斤,小麦的国家保护价格是1块零2分,玉米的价格是1块零5分,差不多都是这个价格,那么885亿斤的产值是多少呢?不到900亿。就是粮食价格到每斤1.2元,也不过就是1000亿元。去年山东的整个产值是50000亿以上,位于全国的前三甲。但第一产业产值不高,不到4500亿元,大概占到整个总产值的8.6%。同志们,有一半的人生活在农村,一半人从事着农业,但是农业产值只有那么一点,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三个原因:一是资源有限。山东省的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15亿亩,就这么点资源。二是价格定的太低。别的产品提价大家多是没有意见的,一说到粮食、猪肉等农副产品提价,反对的人不少。我那里有个农经沙龙,有一次在农经沙龙开会,我说:“粮食的价格至少要提高一倍才行。”提高一倍是多少钱呢?山东每个农村人口平均拥有的土地是2.49亩,要是这些土地全部用来生产粮食,不生产其他的,山东亩产为834斤,按照我说的数据,那么一共也就生产2000多斤粮食。现在粮食价格1元钱一斤,2000多斤是2000多元钱,若提高一倍,也不过是4000元钱。开会时有个张教授,坚决反对。说粮食说什么也不要提价。同志们,这张教授是城里人,对农村情况是真不了解,但与张教授持同样观点的人不少。三是其他产业发展的比重大,把农业比下去了。

(解决不公平是有办法的)

解决不公平是有办法的,从上到下也都进行了探索。比如胡总书记说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很好的思路,十年来,国家重视了新农村的建设问题,农村的情况还是有改善的,虽然改善不大。再比如,一些**说要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人家农民对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再不给人家国民待遇,道理上讲不通啊。农民也是国民啊,你不要认为人家是二等国民,要成为国民才行。也有人提出提高粮食价格,比如有一位农业**叫高焕喜,只要有机会,就呼吁提高粮食价格。但是提高粮食价格这件事,在城市中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毕竟有人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城镇化是机遇)

现在的中国有一个机遇,城镇化的机遇。城镇化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先说说山东的情况,山东去年的整个城镇化率是52%。我算了一下,山东现在的农业户籍人口数是4600万,在这之前的五年,从农村转移出的人口数是531万,这样算的话,每年有106万的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里。假设未来的十年,山东的城镇化率比现在要高,转移速度要快,如果每年转移200万人,十年可以转移出2000万人。现在山东省农村有4600万人,十年后还有2600万人生活在农村。山东有1.15亿亩耕地,这个不大会变。2600万人经营这1.15亿亩耕地,比现在有很大改观。但这是个很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是很困难的。

(一是办好确权,使农民离得开)

现在城镇化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要让农民放放心心地离开。怎么让农民离开?农民现在有什么?农民有承包的土地,30年前的承包土地。还有宅基地。我刚才讲了,每人2.5亩的承包土地可以生产2000多斤粮食。对农民来讲,这承包的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还担负着生活资料及社会保障的供应。第二个,国家做的非常好,承认宅基地,可以办证。所以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用五年的时间争取把两证办好,第一个就是农民承包土地的证,第二个是宅基地的证。拥有了两证,至少农民的这两份财产得到了保证。但是我现在担心的问题是,给了证,而这个证不管用,没有用处。比如说给你土地承包这个证,但是有很多限制条件,土地是归你的,却不能买卖,不能抵押,到银行贷不出款来。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不好好研究的话,只给农民一个证是没有用处的。这个证至少保证农民能卖,能抵押。农民缺什么?农民缺金融。比如说金融贷款,贷款要进银行,农民说我这里有土地承包证、宅基地证,拿了去,银行说不认这些,那农民还是贷不到款。很多银行就是不给农民贷款,怕有风险。现在农民贷款只有联保这条路,你要联保,要签这协议那协议我才给你贷款。如果确证以后能解决农村金融问题,那就很好。把这个证弄好,这个证可以抵押,可以买卖,可以产生其他收益,这才有意义。如果说只给农民一个证,还是像以前一样对农民不公平,弄完证就算了,这就不好,确证以后的问题一定要解决。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农民要离开,确证很关键。尽快把这个工作做好,并且做好确证以后的工作,这个是我谈到的一个观点,要让农民放放心心地离开。我有了证,土地可以流转、转让,宅基地的房子可以在建房后卖出去,把农民这个问题解决掉。我要是在农村的话,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不舍得离开农村,这至少是个退路。这个问题解决好就行了。

(二是解决问题,使农民住得下)

第二个方面要让农民住得下,在城里住得下。

在城里住也很辛苦,也不容易,但比起农村里好多了。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位和我一样是从农村里出来的,我们是考出来的。我们这些人是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下率先实现了人口的城镇化,没有邓小平先生,我们大概成不了城市居民。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办法,我们还是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蓝天。我们是最先城镇化的一部分人。

除了我们这批人通过考学进入城市以外,还有其他人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

大概还有别的渠道——年轻人、有钱人、有想法的人、野心勃勃的人通过各种办法到城市里来混。比如打工,比如经商,比如从事家政还有摆地摊。

第一个要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在城市里混,首先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农村有农村的产业方式,城市有城市的产业方式,这是很不同的。休息期间,高所长(高福义)说,农民不能牵着牛上楼吧,牵着牛上楼算怎么回事呢?这个产业要改变。因此城镇化的核心是要建立适合进城农民的产业,说白了就是要想方设法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

第二个就是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我认为现在的住房是很不科学的,非要把农民的土地转成国家的土地,然后国家的土地转成招牌挂,然后再来盖房子。韩俊做过一个研究,农民土地的收益只有4%留给了农民,其他的96%都被国家的其他部门拿走了,这个应当改一改。昨天我看到厉以宁同志在广州做了一个讲话,说到了产权房的问题。他说农民在自己的地上盖房子你能不让他卖吗?他又犯了什么法呢?小产权房这个概念应该取消。接着我就发现国家国土资源部马上发表声明,说小产权房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从来就没有放开过,今后也不会放开。就是说很多部门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要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个我在此就不说了,刚刚董院长(董长瑞)已经讲到了这个问题。钱从哪来?我也在考虑钱从哪来。这件事是个好事,反正不是通过税收的方式就是通过其他的方式。就是这些财富,至于怎么分配是一些经济**应该研究的问题。

第四个,户籍问题要解决。

最后呢,我觉得城镇化有三种表述:第一个叫城市化,第二个叫城镇化,第三个叫镇城化。如果以前我们走的路子是城市化、城镇化的话,那么今后,我们可能走的路子是镇城化。这可能是形势变化以后一个新的表述。对这个问题要详细研究。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机构名称: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所属行业:研究机构>学术/科研

联系方式

联系人 : 王老师
手   机 : 18878454657
固   话 : 0531-82617962
传   真 : 0531-82622491
地   址 :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40号德馨楼
值班QQ 在线留言